小雪已过,滨海之城湛江依旧温暖如春,成千上万只候鸟结伴迁徙而来。蔚蓝无垠的雷州湾上,无数鸟儿比翼齐飞,叫声宛转悠扬,鸟儿们或如蜻蜓点水灵动盘旋于海面,或如霹雳闪电迅猛扎入水中捕食,又或结伴悠哉闲逛于海边滩涂之上……如此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总是吸引许多爱鸟人士驻足拍摄。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拥有长达1243.7公里的广阔海岸线、148.7万亩海洋滩涂以及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是大多数水鸟的越冬地。每当春去冬来,北鸟南迁时,许多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都会亮相湛江。
近日,湛江爱鸟协会一行在湛江沿海发现一只中华凤头燕鸥,这是素有“神话之鸟”之称的极濒危一级保护鸟类,全球仅存100只左右。“中华凤头燕鸥这种鸟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大多在江浙和山东的无人岛上繁殖,没想到在湛江也能一睹其风采。”湛江爱鸟协会理事王大勇回忆道,这是自2018年爱鸟人士在雷州沿海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后,时隔4年,它再一次亮相湛江。
无独有偶,“爱情鸟”蜂虎鸟也是湛江的常客。蜂虎鸟身材娇小、翅膀尖细,因以蜜蜂、胡蜂、蜻蜓等昆虫为食而得名。每年四五月份,蜂虎鸟就会聚集到雷州乌石天成台上栖息繁衍,在海岸、林地、沙壁挖洞筑巢哺育后代。蜂虎鸟灵动敏捷,羽毛多彩绚丽,散发浪漫的幻彩金属光泽,素有“中国最美丽的鸟”的美誉。
不同于中华凤头燕鸥和蜂虎鸟的“精致”,“空中之王”白腹海雕以矫健的雄姿独领风骚。白腹海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较大,振翅高飞时,双翅扇动缓慢而有力,黑褐色翅羽与白色腹肚形成强烈反差,铅黑色钩嘴与爪尖愈显凌厉。去年10月,湛江市爱鸟协会拍摄到在雷州市纪家镇豪郎村田间上空翱翔的白腹海雕,这是湛江首次通过影像记录其雄姿。
据湛江爱鸟协会统计,目前,已在湛江发现300多种鸟类,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东方白鹳、黑鹳、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13种,其中勺嘴鹬最大的越冬群体就在湛江,是湛江鸟类名片。
“我们经常去到村子里的田地或海边巡查,监督是否有鸟网或捕鸟夹,拆除鸟网对湛江附近的鸟类有很大的保护作用。”王大勇介绍,2015年,来自各行各业的爱鸟人士组建了粤西区域第一家环境保护类NGO——湛江爱鸟协会,负责每月进行鸟类监护、鸟种监测、鸟网拆除巡护等工作,并组织小学生、社区居民、村民参加爱鸟活动,开展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宣传。
除此之外,湛江通过实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等项目,对清退的养殖塘进行生态修复,大力开展红树林人工造林,打造“红树林之城”,更是为候鸟提供了大片的自然生态家园。
湛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新伙伴”在此安家,小滨鹬、棕脸鹟莺、灰瓣蹼鹬等相继被发现,刷新了湛江鸟类新纪录。碧海蓝天,椰林环绕,绿色湛江将成为人鸟同乐的生态家园。
胡梦杰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