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 http://www.fpmarkets-yyds.com
宋庆龄密送毛主席5万美元
毛主席一直以来都十分尊重宋庆龄,1949年上海解放后,毛主席便派邓小平、陈毅等前往公馆探望宋庆龄。6月19日,毛主席亲笔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篇幅并不长:
“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图丨宋庆龄
这是毛主席亲笔修书邀请宋庆龄来到北平,一起商筹建国大计。新政协筹备会刚结束,毛主席就派邓颖超和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
8月,宋庆龄由上海乘专列抵达北平,毛主席、周总理等50多人到车站专程迎接。
在半个世纪里,这两位伟人都在为民族的解放以及人民的兴奋做奋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外敬仰的伟人。在无数个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支持,同舟共济,表现了崇高的革命友谊。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是毛主席与宋庆龄的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尊称宋庆龄为“先生”。根据《辞海》与《辞源》中的解释,“先生”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另一种是对老师、医生、道士等人的敬称。在我国,上一辈的女性中,有出身书香门第,后来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就会被尊称为“先生”。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极高的成就与荣誉。
图丨宋庆龄上海故居
他们共同为维护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三大政策而努力,在30年代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共同奋斗。在长征开始后,宋庆龄一方面密切地关注红军的消息,一边面寻求力量,支持中共和工农红军的革命活动。
1935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因为现在情况险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建议陈云尽快赶赴苏联。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国民党特务的眼皮底下安全地把陈云送上往苏联的轮船呢?这个重任最后还是落在了宋庆龄的肩上。
1935年8月,宋庆龄将美国医生马海德约到自己的寓所,告诉他:“明天晚上会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朋友到莫斯科,麻烦你们一定要亲自开车送他们上船。”宋庆龄反复叮嘱,一定要保证这两个人的安全。
马海德将宋庆龄叮嘱的话铭记于心,按照事先交代的暗号,与两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接上头后,虽说一路上关卡重重,但最终也还是成功将两位十分重要的朋友送上了船。
回到诊所后,马海德就接到了宋庆龄打来的感谢电话,称赞他做得好,但宋庆龄一直都没有说这两位重要的朋友究竟是谁。后来马德海才知道,其中一位就是陈云。
图丨陈云
中央红军在到达陕北后,宋庆龄托董健吾赴陕北革命根据地,将一封十分重要的信件交给了中共中央领导人。表示对红军抗日东征的绝对拥护,也传递了国民党要求与中共谈判,重建国共合作关系的重要信息。
宋庆龄在得知此时红军和根据地面临着经济方面的困难时,竭尽全力地提供帮助。因为在红军东征中缴获的大量山西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兑换成中央银行的纸币才能使用。宋庆龄得知后第一时间安排路易去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又拿出一部分钱来凑够1万元准备寄出去。
但如何寄出去,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宋庆龄想到了“银行家”章乃器,她找到章乃器,希望可以由他来将这笔钱电汇给身在西安担任张学良参谋的刘鼎,但这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一开始章乃器是不愿意的,在宋庆龄的说服下,终于同意了这一请求,后来这笔钱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后来毛主席突然致信宋庆龄,希望通过她向宋子文借一笔钱。但毛主席可能并不知道,此时的宋庆龄与宋子文早已分道扬镳。但既然毛主席主动找她帮忙,那一定是急需这笔钱。
图丨宋庆龄
宋庆龄将自己赖以为生的孙中山逝世的抚恤金全部取出,还将自己唯一的一处寓所押了出去,凑够5万美元寄给了中共中央。这件事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没有人知道这笔钱是她自己凑得,也从没有提出过归还。直到若干年后,这件事才因机缘巧合浮出水面。
后来林伯渠专门写信向宋庆龄致谢。数月后,毛主席再次致信宋庆龄,代表中共中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
两位伟人的真正历史会见
“国共谈判时期,我在重庆初次和他会见,他不仅仅是一国领袖,更是全国人民的导师,他的思想与见识,令人钦佩。”这是宋庆龄在1978年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时说出的一段话。这也足以看出,1945年的重庆会面,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中国人民经过八年奋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取得胜利的人民欣喜终于迎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蒋介石却阴谋要挑起内战之火。
图丨毛主席与蒋介石
8月28日,毛主席与周总理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毛主席的心里一直惦记着拜访宋庆龄先生的事情。虽说他们一直天各一方,但一直都有书信往来。多年的南北鸿书来往,如今终于有机会要相见了。8月30日下午,毛主席亲自登门拜访宋庆龄,容光焕发的宋庆龄早已站在大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毛主席。
两位伟人终于再次重逢,心里又感动又激动,毛主席满面笑容地看着宋庆龄:“孙夫人,替延安人民问候和感谢您!在最艰苦的那段日子里,您为我们提供了最急需的药品和书籍,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了。”宋庆龄听后有些难为情地摆摆手:“没有,没有。”
两人坐下来继续聊,毛主席表示对于和平建国充满了信心,宋庆龄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可以看出她十分激动,最后宋庆龄还设宴为毛主席洗尘。
毛主席在重庆的日子,后来也见过宋庆龄几次,每次都十分愉快。9月1日,宋庆龄与毛主席周恩来一起出席了苏联大使馆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和约的签订而举行的盛大鸡尾酒会。9月6日,宋庆龄以保卫中国同盟的名义,宴请毛主席、周恩来等人。
图丨宋庆龄与邓颖超、廖梦醒
9月8日,毛主席在桂圆客厅举行小型茶会招待各国在渝的援华救济团体负责人,宋庆龄也出席了。在毛主席致词表示感谢后,宋庆龄也做出了简短的讲话,。
9月9日,宋庆龄又专程到桂园会见了毛主席、周恩来。当宋庆龄乘车来到桂园时,毛主席已在楼前等候,然后到客厅亲切交谈。通过会谈,宋庆龄对当时内战危机四伏的严重局势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人民力量正在不断壮大,人民民主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光明前提充满了信心。
重庆的多次会见,加深了两位伟人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以后的解放战争中,宋庆龄继续给予解放区军民以支援,而且还十分关心中国领导人的健康。
他曾为延安运去200多箱药品,仪器设备以及医疗器械,其中两箱分别送给毛主席,朱德以及中央其他负责同志,并在信中写道:不要跟身体开玩笑,你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
12月,周总理代表大家给宋庆龄写信:“我们回到延安已经一个月,延安的朋友们都十分想念您,也很惦念您,感谢您为解放区人民所做的工作。”
1949年1月29日,毛主席与周恩来联名发出电报,邀请她来参加政协会议。但因为是秘密行动,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地下工作者华克之,在见到宋庆龄秘书后,说明了来意以及任务,等待宋庆龄的指示。
宋庆龄经过考虑,决定还是就在上海迎接解放,并让毛主席不必担心,蒋介石是不会拿她怎么办的。
1949年5月28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终于获得解放。宋庆龄热情地欢呼着,6月底,她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的庆祝大会,亲自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充满诗意的祝词:
“欢迎我们的领导者一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十分敬重宋庆龄,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特派邓颖超去上海接她北上,共商建国大计。毛主席于6月19日又亲自写信给宋庆龄,托邓颖超面交宋庆龄。信的内容是: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
大安
毛泽东
1949年6月19日
宋庆龄读了毛主席的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与邓颖超一起北上。到达北京的当天,宋庆龄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当天晚上,毛主席宴请宋庆龄,两人相谈甚欢。
“江青,你上去搀扶宋副主席上车”
9月30日,毛主席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宋庆龄等5人被选为副主席。10月1日下午3点,她与其他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在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站在他身旁的宋庆龄,面对广场正前方的孙中山巨幅画像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以及欢腾的游行人群海洋,她内心无比的激动,眼里闪着泪花。因为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标志着解放了的人民、新生了的中国的开始。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与宋庆龄都作为共和国的领导人,国事活动十分繁重,但仍然密切合作共事,特别是1957年11月,宋庆龄陪同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和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图丨毛主席看望宋庆龄
虽然当时她还不是中共党员,但却是中共代表团正式成员,受到了中苏领导人的特别敬重。当毛主席代表中国代表团在回忆通过的《宣言》签字时,宋庆龄坐在毛主席左边,邓小平坐在右边。
珍贵的历史照片曾记录了毛主席和宋庆龄的共事与友谊。其中有一张珍藏在上海宋庆龄故居里,这就是挂在故居会客厅的南墙的那张照片。
那是在1961年5月11日,毛主席在上海,专程去宋庆龄的住宅——淮海中路1843号看望她。两位伟人在客厅里亲切会见和交谈。
这张照片记录了这难忘的时刻,宋庆龄非常高兴地用双手紧握住毛主席的巨手,而两人之间的墙上正挂着孙中山的大照片,生动地表现了他们都为维护孙中山的三大革命原则奋斗而结下的深厚友谊之情。
宋庆龄一开始是不适应北京干燥的气候的,常常会感觉身体不舒服。为此,她常常会让托人从上海运来各种蔬菜,用以补充营养。
毛主席在知道后,专门派人给宋庆龄送去很多从北京市郊农村采的新鲜大白菜。宋庆龄收到后十分高兴,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大白菜,写信向毛主席表示了感谢。
图丨1956年10月,宋庆龄和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张闻天在北京中南海
这不是毛主席第一次送宋庆龄礼物,从每次毛主席送的礼物中,宋庆龄看到了毛主席内心细腻,善解人意,体贴的一面,这也让她更加钦佩毛主席了。所以,每次在收到毛主席的礼物后,她也会经常回赠给毛主席一些礼物。
在宋庆龄送给毛主席的礼物中,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就是一个高级鸭绒枕头。宋庆龄为什么要送给毛主席这样一个枕头呢?其实是因为毛主席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喜欢睡在床上批阅文件、看书,这样其实对眼睛是很不好的,再加上毛主席的床还是一边高一边低,高的一边睡人,低的一边放满了书。床上的用品也十分简单,补了无数个洞的毛巾被,还有一身睡衣,一个已经无法直视的枕头,里边塞满了荞麦皮的白布包。
宋庆龄不止听一个人描述过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勤俭节约她当然知道,但没有想到一位共和国的领袖竟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所以她希望可以给毛主席换一个好一点的枕头,这样枕着也会舒服一些。
毛主席在收到宋庆龄送来的枕头时,当场就婉言谢绝了,他没有收礼物的习惯。但是,就在来人刚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这样做会不会让对方很伤心,好像有些有失礼貌。所以立刻将工作人员喊住,收下了枕头。
图丨宋庆龄在工作
但是,这个高级枕头毛主席并没有枕几天,后来就又被他放了起来。对此他的解释是:“我睡不惯这样的蓬松绵软的高级枕头。”他还是习惯枕着自己原先塞满了荞麦皮的枕头,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毛主席却笑笑说:“习惯了,我喜欢这个枕头。”后来宋庆龄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虽说心里也有些不得劲,但她能够理解。
让宋庆龄十分难忘的另一件事是是在陈毅的追悼会结束后,中央首长走出大厅,毛主席站起来谦让道:“让宋副主席先走。”推迟了半天后,宋庆龄与毛主席,周总理一一握手后走出大厅。当时刘凤山坐在驾驶员的位子上,他看到首长来了,就下车站在一边等着,周恩来挽着宋庆龄的右胳膊送她上车,毛主席跟在后边。
快到车前时,毛主席命令身边的江青:“你上去搀扶宋副主席上车。”江青其实是有些不情愿的,但没有办法,扭捏着上前搀住宋庆龄的胳膊。上车后,他对刘凤山说:“毛主席,真聪明。”
图丨陈毅
宋庆龄对毛主席的敬仰是始终如一的,在晚年的岁月里,毛主席的逝世使她无比悲痛。1976年9月,她怀着悲痛参加了为毛主席的守灵。她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9日抵此,参加对我们伟大领袖的最后告别,几天来,无数的人群排着队最后一次瞻仰他的遗容。”